当前位置:DNS技术指南家居宁静致远 水润心灵
宁静致远 水润心灵
2022-09-13

约翰·奎尔奇教授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就是举家迁往中国上海。在浦东新区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,是他事业的又一个阶段;在苏州河畔的上海新家,则是他安放心灵的又一个珍爱之所。中国素有“智者乐山、仁者乐水”之说,奎尔奇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爱居,无一例外地是,这些爱居都有水景相伴。让我们走近奎尔奇,这位典型的顶级商学院教授,领略一番他对居住环境的别样审美。

水——家的必备景致

水至柔至刚,与水为伴的家,别有一番风韵。“没有什么比静静流淌的水更能安抚心灵了。与水为邻,会让心灵安宁,会让浮躁减少,会让幸福感更浓。”

他走过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,领略过美景无数,在全球拥有数处住宅,无一不是临水而居。推窗有水景,是他择房的重要标准。

没有醒目的指示标志,没有豪宅的奢华,奎尔奇教授的家,从外面看,极为朴实安静。整个小区,他是唯一入住的外国人。“来到中国,如果不能深入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,又有什么意思呢?”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,奎尔奇和夫人才一致看上这处深入上海民间的居所。这座民居建于1931年,临近过去的英租界,因此建筑本身也带着中西混合的痕迹。

走进奎尔奇教授的家,与大多数外国人喜欢拿中国传统物品装饰爱家不同,无论从户型还是从室内装饰,看到的都是欧派洗练过的现代风格,甚至要细细搜索,才能看到一些中国的传统元素。对此,奎尔奇教授耸肩一笑:“我的全世界各地的家基本上是这个样,这容易给我一种错觉,让我觉得自己始终在一个稳定、温暖的家里。我喜欢这样的错觉。”

奎尔奇教授的家,厨房、餐厅、客厅之间的墙均被打通,视觉上很是开阔,无论站在哪里,均可一览室内的人和物。特别做大的窗户,让室内采光上佳。一对陶人半身雕塑,带着饱满优美的曲线,静静立在临窗的玻璃台面上。于此并排临窗而立的,是六人玻璃餐桌,算是餐厅了。餐桌直角对面,是摆成一圈的橙色沙发。轻快跳跃的橙色,无疑成了一片素色中的视觉焦点,连沙发后背墙上4米见方的装饰艺术画,都成了点缀。奎尔奇教授颇有寓意地说:“在别人看来这橙色沙发是焦点,而我看这橙色沙发恰是点缀。”

1. 临水的房,临窗的厨房、餐厅,简约厚重的家具,呈现浑然天成的质朴感。

2.深色实木家具温润,浅色木质地板清爽,实木的家饰与窗外的水景共同滋润居所。

3.墙上的门仅供路过,确切地说是门框。

旧——家的文化底蕴

奎尔奇教授在大学时读的是历史专业,不知是天性如此还是环境熏陶,他一直热爱那些经过时光沉淀的物件。历经时光沉淀的物件,除了物本身,还附加了能丰富精神财富的文化底蕴。

整个餐厅与客厅区域,丝毫看不出精装的痕迹,进门处的玄关墙壁,甚至采用裸露的青色砖墙装饰。简洁的白色墙壁,配上暖色调的灯光,暖黄色的灯光从顶部温柔地照射下来,渲染出祥和宁静的气氛。室内的一切,看起来柔和而舒适。不经意间抬头,意外地发现公寓的天花板也没有做进一步装饰,还保留着当时毛坯房的构造,大片裸露的混凝土坦然呈现。毛坯的屋顶,配上简单的吊灯,倒也不觉突兀,渐渐过渡到干净整洁的室内,感觉也极为融洽。

摒弃不必要的装饰,以旧为美,以实用为主,是奎尔奇教授和夫人的装修主张。越少装饰,越多闻到自然的气息。实践奎尔奇教授装修主张的,是一位西班牙裔的知名室内设计师。奎尔奇教授自言,认识这位设计师是他的幸运,因为设计师的装修理念与他颇为相似,这让装修前的沟通省力很多,后续细节装饰也省心不少,出来的效果也让他非常满意。

白天,自然光线宁静地洒满室内,无论是瓷质的艺术陶人半身像,还是橘色的木框布沙发,都散发着静谧的和谐光泽,室内舒适又宁静。夜晚,窗帘拉上,暖黄色的灯光笼罩着一切,给奎尔奇教授和家人无限温暖的时光。

与客厅、餐厅简约质朴的装饰不同,厨房的各种装备充满现代科技感。大面积钢化玻璃与金属材质的运用,让厨房质感一流。比起外面美味的各种美食,奎尔奇教授更喜欢在家里调制食物,即使色香味不那么出色。对他来说,家里做出的食物有温暖的感觉,而这则是任何高档饭店都做不出来的。看着妻子在厨房忙来忙去的身影,或者自己亲自下厨,都让他有踏实感。

爱家的奎尔奇教授还特别隔出了起居室,好给家人一个更私密的活动空间。起居室与客厅连在一起,中间由两道隐藏于墙中的木门隔开,木门打开便是一个大客厅,关上则多出了一个起居室。起分割作用的两扇木门又分别由三扇小门连接而成,仔细看,暗褐色的木门中,还镂空镶嵌着细竹丝编成的精致小窗。

与起居室相连的卧室,基本以酒店式的装修风格为主,一目了然又舒适简洁。大床的背景墙,以深红色木头装饰,中间挂了一件绣工考究的米色清代官服,很是抢眼。深红色的木头墙与天花板上的黑色木质大叶风扇,彼此呼应,相得益彰。

1. 浓郁的中国传统元素,房主眼中的中国美。

2.犹如酒店般简洁的卧室。

3.临窗对视的女陶偶。

静——家的意境呈现

对于苏州河畔的新家,奎尔奇教授是这样评价的:听不见马路的嘈杂与喧闹,偶尔有小商小贩从楼下经过,留下一串模糊的叫卖声。只有这样的叫卖声飘过的时候,他才留意到他生活在异国他乡。

奎尔奇教授的家里,各种充满艺术感的装饰是不容忽视的一景。这些画作与陶艺,并非为装饰新房而设置,它们只是奎尔奇教授众多收藏中的冰山一角。收藏,是奎尔奇教授不折不扣的一大爱好。

很多专业收藏者涉猎的领域都很窄,比如收藏茶壶的人,可能只专注收藏某种土质的茶壶,对其他新材质茶壶,如金属茶壶毫无兴趣。奎尔奇教授则不然,在他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公寓里,有大量的中国茶壶制品。这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来中国时,从北京古玩市场的各个角落里一件一件搜集来的。对于那些做工精致、设计巧妙的金属茶壶,一样爱不释手。除了中国茶壶,在近35年的世界旅行中,他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,必去寻找具有当地特色的物件。随着时间推移,收藏的各种具有地域风情的作品越来越多,家里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了,以至于收藏的兴趣无法就此止步,只好转而收藏体积小的书画作品。